2)第616章 阴谋阳谋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有发表意见。

  看完上邽后,站在城外金黄色的麦田中,他问随行的诸葛亮、裴俊、卫觊等人,你们觉得汉阳的情况如何,是否满足王道的基本要求?

  诸葛亮等人都很谨慎,没有仓促回答刘协的问题。

  谷鈰/span杨修的政绩肯定是有的,但这能不能算王道,却是一个需要斟酌的问题,草率不得。

  刘协也不急,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、讨论。

  他本来的意思是准备等到八月以后,等秋收结束,各县的上计结果送到郡治,有具体的数字,再进行量化分析。但他未能如愿,周忠、张济、韩遂、曹操的奏疏先后送到汉阳。

  周忠劝降刘表成功了一半。

  刘表愿意称臣,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荆州,想率荆州兵出击,立下战功后再考虑回朝。

  周忠在奏表上谨慎地给出了意见。

  他建议天子接受刘表的请求,让刘表率部出兵。周忠以自身为例,表示他极端不看好刘表的用兵,认为刘表必败。等他碰了壁,知道自己的水平,就不会这么自信了。

  但刘协却看出了周忠的言外之意,周忠其实是希望刘表能够立功的。

  袁绍的主力在彭城,审配的主力则在睢阳与曹操对峙,刘表要对付的其实只有庐江的颜良部。且刘表不是孤军奋战,如果周忠此行顺利,他可以集结刘繇、孙策、袁术,与刘表一起对付颜良,大概率可以夺回庐江,立下战功。

  如此一来,山东大臣就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,由他们来承担将袁绍赶回河北的任务。

  丁冲显然也有这样的想法,所以他劝张济出兵襄阳,守护穰县、新野、湖阳一带的秋粮,却让宗承、娄圭等荆州人出兵汝南,还以便于行事为由,表宗承为汝南太守。

  刘协几乎可以断定,周忠和丁冲是商量好的,他们的目标一致,就是为山东人争取立功的机会,以便与并凉人分庭抗礼,为将来的朝堂之争做准备。

  韩遂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,极力主张立刻出兵洛阳,摆出增援睢阳的姿态。

  他的理由是宗承等人取道汝南,未必能及时增援睢阳,曹操有被审配击溃的可能。如果派轻骑驰援,可以减轻曹操的压力。

  而曹操除了表示奉诏讨贼,当誓死血战,不负天子信任之外,也请求朝廷派河内太守董昭增援,威胁袁绍退路。最好能安排河东军出击,就像上次关羽奔袭邺城一样,逼袁绍撤退。

  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,但每个人都有私心。

 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刘协还是有些感慨。

  人精越来越多,朝堂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。随着大批的山东人进入朝堂,勾心斗角的事会越来越多。相比之下,还是在凉州清静些。

  然而这只是美好的梦想,他迟早都要踏进朝堂的浑水。

  刘协向身边的大臣问计。

  贾诩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:顺势而为。

  答应所有人的要求,让他们尽情表演。从舆情而论,山东人愿意与袁绍刀兵相向,本身就对朝廷有利。至于他们能不能实现目标,反倒是次要的。

  当然,最好是能实现。

  相比于凉州人为守护家园而不得不战,山东士人如果能抛弃崇尚儒雅、鄙视武功的成见,重兴尚武之风,对朝廷利大于弊。

  文武兼备的将领更适合推行王道,同时也能激励并凉将领重视读书,以免在竞争中落于下风。

  天子的提倡固然有用,必要的压力也不可或缺。威逼利诱,软硬兼施,效果最佳。

  经过反复讨论后,刘协接受了贾诩的建议,下诏施行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agang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